核心提示:拔火罐的作用?注意事項有哪些?拔火罐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,拔火罐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好的去除濕氣的作用,但是拔火罐也有可能會導致風邪入體,所以拔火罐不能多拔。
拔火罐的作用?注意事項有哪些?拔火罐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,拔火罐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好的去除濕氣的作用,但是拔火罐也有可能會導致風邪入體,所以拔火罐不能多拔。
對于拔火罐我們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,很多人體內有濕氣都會選擇用拔火罐的方法去除,拔火罐對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好的調和臟腑,祛除病邪,疏通經絡等作用,但是在拔火罐的時候要多多注意,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!
體內濕氣重拔火罐有用嗎
拔火罐可以去除濕氣,不過可能導致風邪入侵,建議不要多拔。濕重”說起來很簡單,就是體內水分比較多,比如比較胖、浮腫的人,就有可能是濕重。濕為“有形之邪”,具有沉重、穢濁、黏滯的特性,濕是下墜的表現,往往會表現為腳部水腫,去到哪都想找地方坐下來、躺下來,很容易睡著,做體檢沒有發現問題。這都是濕氣重的表現。
拔火罐的作用
平衡陰陽
陽盛則熱,陰盛則寒。發熱是陽氣盛實的表現,而寒戰惡寒是陰氣盛實的癥狀,在大椎進行拔罐能夠治療發熱的疾病,而在關元進行則能治療寒性的疾病。
調和臟腑
拔罐療法通過結經絡、穴位局部產生負壓吸引作用使體表穴位產生充血、瘀血等變化,穴位通過以通過經絡與內在的臟腑相連,從而治療各種臟腑疾病。
疏通經絡
拔罐療法通過其溫熱機械刺激及負壓吸引作用,刺激體表的穴位及經筋皮部,而穴位及經筋皮部是與經絡密切相連的。所以,拔罐能夠疏通經絡,使營衛調和,祛除經絡中的各種致病的邪氣,氣血暢通,筋脈關節得以濡養、通得,從而治療各種疾病。
協助診斷
通過觀察所有拔罐后體表的變化可以推斷疾病的性質、部位及與內臟的關系。
祛除病邪
拔罐療法因為以負壓吸拔體表的穴位,不公能夠開腠理、散風寒,而且還能調整臟腑經絡的作用,鼓舞人體的正氣,也有助于體內致邪氣的排出。
雙向調節
在臨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變的情況下,拔罐療法具有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。
拔火罐的注意事項
1.根據不同部位,選用大小合適的罐。應用投火法拔罐時,火焰須旺,動作要快,使罐口向上傾斜,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。應用閃火法時,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,以防酒精滴下燒、傷皮膚。用貼棉法時,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。用架火法時,扣罩要準確,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。用煮水罐時,應甩去罐中的熱水,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。
2.體位須適當,局部皮肉如有皺紋、松弛、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,火罐易脫落。
3.在應用走罐時,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,以免損傷皮膚,或火罐漏氣脫落。
4.在應用針罐時,須防止肌肉收縮,發生彎針,并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,贊成損傷。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。
5.在應用刺血拔罐時,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,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徑。出血量須適當,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。
6.起罐時手法要輕緩,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,按壓一下,使氣漏人,罐子即能脫下,不可硬拉或旋動。
7.在使用多罐時,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,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,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,也不宜拔牢。
8.拔罐后針孔如有出血,可用干棉球拭去。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(淤血),為正?,F象,會自行消退。如局部瘀血嚴重者,不宜在原位再拔。如留罐時間過長,皮膚會起水泡,小的不需處理,防止擦破引起感染;大的可以用針刺破,流出泡內液體,涂以龍膽紫藥水,覆蓋消毒敷料,防止感染。
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請發送郵件至zhuoyunkang2023@163.com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